贵州修文种植贵长猕猴桃 科学种植为产业保驾护航

汽车盘旋在山腰公路上,车里的人往外一望,能看到漫山遍野的猕猴桃林。成片的藤叶爬在T型架上,纵横交错,随风摇曳,与高原上的蓝天白云构成一幅乡村夏日图。如今是7月底,距离果实成熟期还有两个月,毛茸茸的果子看起来着实稚嫩细小,三五成群地挂在藤叶下,用肉眼难以察觉的速度,在阳光雨露下悄无声息地成长。

贵州省修文县谷堡镇的这片猕猴桃林中,有120亩是村民黄良华的。他几乎每天都在跟这120亩地打交道,修枝、施肥、浇水……从一个藤架下钻到另一个藤架,忙完这亩地就跑到另一亩。长年累月的田间劳作,加深了这个果农的肤色,更是鼓足了他的腰包。原先在外务工的他,经过十年的摸索,如今靠着这片猕猴桃林,成了年纯收入40万元的返乡创业者,还解决了村里十几个贫困户的就业问题。

贵州修文种植贵长猕猴桃 科学种植为产业保驾护航

贵州修文种植贵长猕猴桃 科学种植为产业保驾护航

贵州修文种植贵长猕猴桃 科学种植为产业保驾护航

贵州修文种植贵长猕猴桃 科学种植为产业保驾护航

贵州修文种植贵长猕猴桃 科学种植为产业保驾护航

黄良华的致富经全在山腰上的这片果林里。但要说起来,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,谷堡镇(当时称“谷堡乡”)的农民就发现他们脚下的土地适宜种植猕猴桃,因而家家户户开始栽起果树,等果子成熟了,再各自挑到镇上卖。无奈缺乏专业的种植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,地里的猕猴桃产量低,质量也不够高,挑到集市上,一斤五毛钱还总卖不出去,山里的生活依旧没得到改善。

黄良华还记得,直到2009年,农户住的还是茅草屋或土坯房,山间的路尽是土路,交通极其不便,一下雨就四处泥泞。地里收成不好,年轻人纷纷走出大山,进城务工,留下走不出去的老人与小孩。尽管地里还偶有老农劳作的身影,但大多数地还是被闲置了,慢慢地也就荒废了。

2009年,在外打工的黄良华听说家乡正在鼓励青年返乡创业,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,打造精品水果品牌。镇政府不仅要给果农提供果苗和T型架的补助金,还将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。黄良华觉得这是个机遇——如果在家能赚到钱,他也不愿大老远跑出去打工,上有老下有小的,难免照顾不到。再三考虑之后,他回了谷堡镇。

争取省财政设立猕猴桃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,支持我市发展。设立有机猕猴桃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,每年安排3000万元的财政资金,重点支持猕猴桃品种开发、高标准猕猴桃示范基地建设、病虫害绿色防控、品牌营销、储藏加工等项目;对在猕猴桃产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、取得较好效益、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家庭农场、种植大户、合作社、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。

有了苗木补助,种植成本稍微降低了。更重要的是,镇里给他们定制了一套种植标准,让猕猴桃的生产有了科学的依据。无论是授粉、剪枝、浇水还是施肥,每个生产环节都有明确、统一的标准可以遵循。此外,镇政府还经常把农业专家带到田间地头,实地给果农们进行技术培训。如今设置在田间的农业大数据可追溯系统,更是能实时监测、收集到猕猴桃生产过程中的温度、湿度、光照、虫害等因素,为农业生产的科学施策提供数据基础。

头一茬果实是在2014年收成的,相比以前,不仅产量高、品质优,还不愁销路——镇里引进的大企业对猕猴桃进行保底价收购,农户再也不用担心卖不出去。

黄良华尝到甜头,开始用打工攒下的几万元的积蓄,陆续流转村里其他人家闲置的土地,扩大生产规模,直到如今的120亩。

对村民来说,这也是一种增收方式。他们将土地的经营权流转给黄良华这样的种植大户或者专业合作社,以获得一笔逐年递增的土地流转金(2019年一亩地流转金约为800元)。“只要果农有土地、有劳力、有信心,公司就实行包种苗、包技术、包销售,还对果农统一生产质量标准、统一产前产中产后服务、统一生产资料供应。”对于公司的信誉,猕猴桃种植户李圣军称赞不已。群众的信任为公司的规模化、规范化种植奠定了坚实基础。近年来,该公司带领果农进行示范引领,先后投资上百万元,建起有机猕猴桃示范园、千亩红心猕猴桃生态观光农业长廊,提供高效种植模式范本,严格按照国家绿色食品要求进行种植。

同时,村民尤其是贫困户,还能获得一个就业机会。黄良华如今忙不过来了,常年雇村里及周边村落的十几个贫困户协助自己管理林地。工人每个月能获得两三千元的劳务收入。猕猴桃是劳动密集型产业,其他专业合作社也分别从村里雇工,日平均工资约为120元。

黄林便是谷堡镇某猕猴桃种植合作社的负责人。返乡创业的他在2012年成立了这个合作社,28个社员多为村里的果农。他们流转了1864亩土地,按照镇里定下的十一个生产标准种植猕猴桃,2018年合作社的毛收入约为800万元,利润达500万元。

“以前大家各种各的,标准不一,我防虫,你不防,收成难免受到影响。如今规模化、标准化的种植不仅降低生产成本,还能提效提质,形成品牌效应,价格也就提上来了。”据黄林介绍,现在谷堡镇猕猴桃的亩产约为3000-4000斤,平均售价约为6元/斤。而在2009年,亩产约为1000斤,均价是现在的一半。

从散户散种到规模化、标准化种植,从自产自销到“订单种植、订单收购”,再到电商销售,修文县谷堡镇的猕猴桃再也不需做赔本买卖。

据谷堡镇镇长陈万兵介绍,猕猴桃产业的发展,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创业,闲置的土地少了。目前,全镇猕猴桃种植面积达6.4万亩,占总种植面积的36%,6000多户农户有4128余户在从事猕猴桃生产。全镇拥有猕猴桃公司16家,合作社42家,猕猴桃微型企业58家,100亩以上的猕猴桃种植大户有35户。从2014年开始,公司按照“政府引导、市场运作、企业投入、项目扶持、农户参与保底分红”原则,通过“三条路径”,积极探索出农村“三变”改革有效的运营模式。

谷堡镇规划原则
1、坚持科学发展。坚持因地制宜、适地适种,把猕猴桃产业发展与产业兴旺、保护生态环境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水源涵养相结合,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和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协调推进。
2、坚持市场导向。瞄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,按照绿色有机食品的中高端市场定位,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入,提升产业竞争力。
3、坚持主体作为。着眼于猕猴桃产业整体开发和整体竞争力的提高,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核心作用,完善猕猴桃产业链,提升价值链。
4、坚持标准引领。积极探索符合南阳实际的猕猴桃绿色生产技术体系,强化关键技术科研攻关,推进生产、加工、仓储、物流、营销等环节标准化,引领产业化、规模化、品牌化发展。
5、坚持功能拓展。把猕猴桃产业与全域化旅游发展相结合,在交通便利区域和景区周边优先建设果游结合示范基地,推进猕猴桃产业与休闲观光农业互动发展。

同时,成为国家出口猕猴桃示范基地的谷堡镇,已将猕猴桃产业作为该镇脱贫攻坚的民生产业。全镇216户贫困户中,有83户在猕猴桃产业中走上脱贫路,其他的贫困户也在务工或养殖业中增收。

在种植端,在对猕猴桃品种进行科学选育的基础上,建立猕猴桃种植基地,并与农户签约合作,统一实施标准化的管理,包括种植、水肥、除草等猕猴桃种植全过程,都有专业的农业技术团队上门指导种植技术方案。其中,大数据、可追溯系统对种植方案的实施进行全程监控。

每个猕猴桃果园都安装了高清摄像头、环境监测设备等,形成了一个果园微环境的“气象站”,可以实时监控果园的温度、湿度、雨水、风向、土壤酸碱度,以及果树的病虫害程度,及时对果树的成长进行干预。同时,监测猕猴桃的生长情况,实行梯度、分批采摘。

回乡十年,黄良华见证了家乡的变化。山腰上爬满了绿色的果树,村里盖起了一栋栋小楼房,路再也不是土路,一条条水泥路缩短了他们进出村的时间,大家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了。他不仅在村里盖了两层楼房,还在城里买了一套房子。凭借着猕猴桃发家致富的他感慨:“农业种得好,能赚钱,确实离不开科学的技术与管理。”

供应红心猕猴桃花粉

您可以选择一种方式赞助本站

微信钱包扫描赞助

发表评论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